历史文化

南阳

一座拥有千年历史底蕴的文化古城

‌南阳是中国楚汉文化和三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,自古以来以“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”闻名于世。‌南阳在汉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,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在此发迹,许多开国功臣及云台28将大都出自南阳,南阳因此享有“南都”、“帝乡”之誉。这里还诞生了许多历史名人,如大商范蠡、张衡、张仲景、姜子牙等。三国时期,诸葛亮在此地隐居躬耕,汲取南阳丰厚文化的营养而成就大业。‌12 南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,当时黄河以北、太行山脉南端的广阔地区被称为南阳地区。秦朝时设立了河内郡,南阳地区与河内地区并为河内郡,自此以后便不再被人呼为南阳之名。南阳城因修武县的重镇而得名,并一直存在至清朝。

Button Click Text Introduction

最早记载“南阳”地名的是成书于春秋末年的《左传》 ,在“僖二十五年”章中有“晋于是启南阳”之句 。这个事件的原由是周襄王有个弟弟叫太叔带,和襄王美貌的妻子隗后私通,被襄王识破奸情。太叔带害怕襄王治罪,就逃到隗后的娘家翟国,并于襄王十七年(前635年)煽动翟君围攻周都洛邑,襄王被迫到郑国避难。当时的晋文公重耳复国初定,为了向国人和天下诸侯树立威信,闻听此信后就率领晋国军队救助襄王,并很快打败了翟国军队,平定了以太叔带为首的叛乱,恢复了襄王的王位。襄王以晋文公有勤王之功,就把畿内地的温、原、阳樊、攒茅四邑赐给晋国,晋国合四地称之为南阳。这时的南阳地域,也就是广义上的南阳的地域,包括新乡市获嘉县和焦作市六县四区及济源市全部辖境。对此,清人史学家、目录学家顾栋高在其史学巨著《春秋大事表》中有较为详细和系统的表述:“晋山南河北,故曰南阳。马融曰:‘晋地自朝歌北至中山为东阳,朝歌以南至轵为南阳。’”1982年10月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(谭其骧主编),对春秋晋时的南阳辖地的四至所指也基本如此。 其后,南阳之名屡见于战国及秦汉文献。但因战争频仍,南阳之地你争我夺,原来广义的南阳地域已四分五裂;又因古南阳城就在修武县境内,而当时的战争攻取以城池为目标,所以这时的南阳演变成为狭义上的南阳,即专指修武县。

南阳————五圣之乡

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

圣贤辈出,名人荟萃

南阳,别称玉都、药都、南都、帝乡、曲艺之乡。这里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孕育了五位光照千古的圣人,即科圣张衡、智圣诸葛亮、医圣张仲景、商圣范蠡、谋圣姜子牙。此外,还有姜尚、百里奚、屈原、邓禹、杜诗、何进、岑参、彭雪枫等历史文化名人。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,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。

核心价值的时代丰碑

红色教育,移民精神

南阳是一片红色的沃土、英雄的热土,是一个党史大市、红色资源大市、无私奉献大市。

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南阳党组织先后发动了8次农民起义和兵变;有3支红军即红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一大队,红九军第一、二、三梯队,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诞生于南阳;6支红军征战南阳。

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,南阳以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和伤亡45万多人的代价,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
穿越时空的历史佐证

千古名篇,诗词歌赋

南阳钟灵毓秀,物华天宝,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至,留下了许多吟诵南阳的不朽篇章。

自西周到清代,游历南阳仅能查阅到的文化名人就有130多人,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达2000多首(篇)。

有“诗仙”之美誉的李白,先后5次游历南阳,在存世千余篇诗文中就为南阳留诗13首。

尤其是《南都行》倾吐出李白对南阳人文历史、自然景观的由衷赞赏和向往,以及对南阳英豪的无比钦敬和仰慕。

张衡在《南都赋》中盛赞古都南阳,衷心深沉地寄托了他对家乡的真情挚爱。

时至今日,厚重的南阳已经在历史的韬光养晦中沉淀出崛起的精神与密码,并正将迸发出无限的能量与生机。

每一段历史

都让人荡气回肠